简体 繁體 English
   
 
    研究会动态
“走遍全球第一人”桂强芳受邀参加佳…
桂强芳文化之旅:走遍全球名校TOP 100
桂强芳:战争中的沉浸式行走 只为呼唤和平…
第十届(2023)中外避寒旅游目的地排行榜在…
2023第二十二届全球(国家)城市竞争力排行…
走遍全球第一人桂强芳应邀进行《百国千城…
从南极跳到北极研究极地气候旅游经济第一…
第十九届中外避暑旅游目的地排行榜(2022/…
行走疫情与战争的传奇人物:“走遍全球第一…
2022第二十一届全球(国家)城市竞争力排行…
 
   与政商领袖交流
城市资讯 首页 > 城市资讯
徐州带动作用成效凸显 淮海经济区共谋“低谷隆起”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提出要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淮海经济区建设再次成为热点之一。

    淮海经济区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区,介于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之间,覆盖苏北、鲁南、豫南、皖北20个地级市,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目前,淮海经济区人口1.4亿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4.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0%和6.6%。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这一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淮海经济区主要地市依然是各省的“经济末梢”。2010年以来,徐州等淮海经济区8个核心区城市连续举办了7届市长会议,推进跨行政区域分工合作问题。

    3月31日,淮海经济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年会在徐召开,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八市将联手做好农业科技和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这是核心区城市共谋发展的一个缩影。

    牵手8年来,核心区协调发展进展如何?成效怎样?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如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区域交通体系日趋完善

    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淮海经济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各市通过共同努力,让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淮北市作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淮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同发展,积极与核心区成员加强交通互联。该市主动对接徐州都市圈区域规划,全面升级改造沟通徐州都市圈的干线公路,淮徐快速通道、徐淮阜高速公路前期加快推进,淮北至萧县北高铁联络线开通运营,淮北跨入“高铁时代”,符夹线铁路扩能改造稳步推进,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争取年内开工,淮北通用机场积极推进。

    作为最早参与淮海经济区发起成立的城市之一,宿州市主动参与区域交流合作,特别是与区域城市的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京沪高铁、郑徐高铁、宿淮铁路、泗许高速、徐明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徐州观音机场宿州城市候机楼设立运行。该市还与宿迁市签订共同推进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合作协议。

    济徐高速构筑起新的省际南北通道,实现了鲁南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更加紧密地连接。作为淮海经济区最直接的出海口,连云港市大力推进海港功能向内陆延伸,徐宿连航道、京杭运河至连云港港二级航道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该市还与徐州市、宿迁市等核心区城市签订了共建共用连云港口岸的合作协议。

    产业合作越来越密切

    淮海经济区各市受行政、利益、规划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周边的长三角城市群、皖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相比,其融合互动的一体化合作仍较松散,既是我国东部的“经济低谷”,也是“政策低谷”。整体上淮海经济区共同处于经济发展的追赶阶段、富民扶贫的攻坚阶段,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近年来,各地在产业投资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萧县与泉山区在2013年底合作共建萧县泉山工业园,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2000亩,路网、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如今,已投产企业1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2017年新签约项目8个。萧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开通了薛庄至徐州淮西客运站835路公交线路,落户一批徐州市产业转移项目;枣庄市发挥“中国中小机床之都”的优势,与徐州机械企业联手,助推机械配件精加工项目发展,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淮海经济区旅游资源丰富,各地不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

    淮北市积极参加徐州市汉文化旅游节、连云港之夏旅游节、枣庄运河文化美食节等地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枣庄市积极开展“枣庄—徐州”区域旅游营销工作,积极推进“大运河经济带”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宿州市积极组织景区在徐州、宿迁、商丘、枣庄等地举行旅游市场推介活动;济宁市深化与徐州、宿迁、枣庄等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的交流合作。

    此外,各地还在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深化合作。宿州市与徐州、淮北、蚌埠等周边城市分别签订环境保护工作合作协议、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推动区域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环境监测监察合作;济宁市县环保部门与徐州市县环保部门开展两省边界环境联合执法合作。

    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去年6月,国务院批复了徐州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徐州已经具备了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条件。

    徐州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特别是随着高铁快速建设,交通枢纽优势进一步凸显。徐州到北京、上海都在3个小时以内,到杭州、西安、武汉基本上也是在3个小时左右,到南京、济南、合肥、郑州1个多小时。

    徐州有比较扎实的产业基础。去年徐州市实现GDP达6600亿元,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名列第31位。徐州有比较完备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徐州拥有1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0万人,徐州三甲医院超过10家,有两家医院的营业收入在江苏仅次于省人民医院。

    目前,我市中心商圈辐射周边、吸纳跨省消费占总量三成,医疗卫生资源惠及周边4000多万人,外来旅游人数占比超40%。区域旅游、警务、环保、农业等合作组织先后成立,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徐州网)

来源:      时间:2018-04-16
   
    友情链接
 
台湾竞争力论坛
《中国城市》杂志社
世界航空小姐协会
 
关于我们 | 服务宗旨 | 服务内容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 粤ICP备10240531号-3 邮箱:china_city9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