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English
   
 
    研究會動態
體驗中美洲國家的萬千風情  考察沿線…
2017全球國家(城市)分類優勢排行榜在港向…
桂強芳榜:2017全球國家(城市)分類優勢排行…
桂強芳榜:2017全球國家(城市)分類優勢排行…
桂會長考察敘利亞
行不言終,學不言止——桂強芳會長啟程赴美…
《中國城市》創刊十五周年慶典邀請函
桂強芳會長赴托克勞考察
桂強芳會長應邀考察佳木斯、富錦、牡丹江…
撫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吳守剛調研考察研究會…
 
   與政商領袖交流
城市資訊 首頁 > 城市資訊
惠州: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推動高品質發展

■“貫徹新理念展現新作為”的惠州實踐②

    在惠州仲愷高新區,總投資129億元的廣東省重點項目TCL集團模組整機一體化智慧製造產業基地專案,多棟廠房已經封頂,今年起將陸續投產,一個世界級平板顯示產業園區顯現雛形。

    該專案全部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模組和整機一體化智慧製造基地,預計年產值近900億元,在規模、技術、品質上打造世界一流,搶佔全球中高端市場,支撐惠州電子資訊產業加快邁向5000億元產值。

    這是惠州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加快產業高端化轉型、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不斷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的一個生動注腳。

    近年來,惠州堅定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目標不動搖,聚焦發展品質、動力轉換、創新能力、營商環境、生態環保等發展指標,一步一個腳印推進高品質發展。

    聚焦高品質發展,惠州重點發力“四個三”,即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做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三個支撐”,突出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抓好鄉村振興“關鍵一手”、走好保障和改善民生“關鍵一步”的“三個關鍵”,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準、文化強市建設水準、民主法治建設水準“三個水準”。

    眼下,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三大機遇之下,堅持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產業、帶動大發展的惠州,新一輪開放創新發展蓄勢待發,將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培育萬億產業集群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不斷增強經濟品質優勢,是惠州孜孜以求的目標和不斷探索的方向。

    去年,中海油惠州煉化二期1000萬噸煉油專案成功投產、120萬噸乙烯工程竣工試車,旭硝子第8.5代顯示玻璃專案實現量產……大批實體經濟專案加快成長背後,是惠州深入實施“首席服務官”制度,1000多名首席服務官,為1000多宗重點項目提供“一對一”精准服務。該市還深入推進“數字惠州”“集成辦理、一次搞定”等政務改革,並創新開展企業服務月活動,提供優質服務,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惠州政府非常重視企業發展,支援力度很大。”TCL集團專務、多媒體高級副總裁梁鐵民說,惠州的服務效率較高,營商環境很好。

    這背後是惠州實施“一攬子計畫”,開展減證便民、減負惠企、審批提速、網路便民、服務提質、公共服務提升“六大行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特別是在為實體經濟企業減負降成本上“實招”“大招”頻出。惠州從降低稅費負擔、降融資成本、降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人工成本、降用能用地成本、降物流成本、提高企業資金周轉效率等方面送“減負大禮包”。

    企業綜合成本的減法,換來的是經濟品質和效益的加法。去年,惠州降低企業成本約162億元,讓企業創新發展“輕裝上陣”。

    “這些年涉企收費少了很多。”惠州市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廣東致遠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祖向感慨地說。

    近年來,惠州還圍繞項目和企業從“出生”到“成長”全過程,大刀闊斧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和商事制度改革、公共資源交易、“仲介超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三張清單”管理等,多項亮點舉措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近日,惠州成為廣東唯一的國家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發展力,新一輪區域競爭不僅是企業、項目、資金的競爭,更是營商環境的競爭。如果說持續降成本讓企業減少了“成長的煩惱”,那麼基礎設施補短板和公共服務優化提升,則吸引海內外越來越多高端優質項目落戶成長。

    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釋放紅利,惠州這個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成員“磁場效應”越來越強,吸引全球項目、技術、人才等創新資源紮堆而來。2013年以來,惠州新立項億元以上項目1229個,完工481個,在建629個,開工率90.32%;招商選資簽約專案共3788宗,計畫總投資10041.57億元。

    去年12月28日,在惠州發展實體經濟推進專案建設現場會上,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產業專案動工252宗、竣工182宗、簽約283宗,總投資達4338.69億元,進一步夯實了實體經濟根基。

    如今,惠州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連續3年居全省第2位元,電子資訊產業等領域部分技術實現從跟跑向並跑甚至領跑轉變,產業高端化趨勢明顯,實現有品質有效益的發展。

    接下來,惠州將培育壯大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運用高新科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計畫到2020年建成萬億產業集群。

    創新引領孕育強勁動能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惠州堅定不移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核心戰略,推動創新落到發展上,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中心地帶,有著廣東省最大內陸淡水濕地——惠州潼湖。在這周邊區域,一大批“高大上”的創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正崛起一座“頭腦產業”新城,加快邁向“廣東矽谷”。

    很難想像,就在幾年前,潼湖周邊還是“一張白紙”。自2013年6月惠州首次提出“潼湖智慧城”概念後,潼湖的規劃接連升級,從市級平臺上升為省級發展戰略平臺,從“零基礎”變身創新研發高端園區,如今已引進全球IT巨頭思科、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韓國SK科技城等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專案。

    走進潼湖生態智慧區創新園,只見一批“創新明星”已經落地。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華南創新基地、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華南)智慧製造創新中心、中科院遙感所南方空間信息技術研究院等14家高端科研院所已入駐。

    這是惠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個縮影。

    去年,惠州啟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十大工程”,僅一年內就增加336家高新技術企業,高企總量達802家。從2014年的183家增加到2016年466家,再到2017年突破800家,這種爆發式增長為惠州實現高企“千家俱樂部”增添了底氣。今年,惠州將開展“高企樹標提質行動”,確保高企總量1000家以上。

    除了高企異軍突起,惠州其他創新主體同樣加快成長。去年,惠州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總量達26家,孵化面積突破100萬平方米,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

    去年6月,首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在惠州成功舉辦,吸引海內外300所高校和近3000家企業參會,重點推介展示6600項科技成果,產學研對接合作成果豐碩,形成創新力、生產力。

    通過科交會,惠州市政府與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簽約共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大學創新園項目。這個總投資350億元的項目,將促進高校與地方科技成果轉化,打造產學研合作示範性標杆。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2所“985”“211”高校已同意入駐潼湖大學創新園。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去年建成北斗開放實驗室惠州分實驗室,還設立諾貝爾獎獲得者工作站1個,新增院士工作站2個。夏佳文院士重離子醫用加速器團隊、王複明院士工程安全與防護團隊、TCL集團新型量子點顯示技術團隊入選“珠江人才計畫”。這些國內外創新資源的引進和培育,使惠州補高端人才短板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惠州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推進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比利時廣東IMEC研究中心等建設,計畫引進領軍人才20名以上、高水準創新團隊10個以上,還籌建國家級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

    按照目標,惠州力爭2020年邁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沿著既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惠州在創新之路上鏗鏘邁進。隨著一大批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和海內外高端人才的到來,惠州將加快建設更具創新特質的智造高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構築開放發展新優勢

    逐浪全球化“惠州智造”走向世界

    開放帶來進步,也勢必促進更高品質的發展。在這方面,惠州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在惠州仲愷高新區TCL的彩電生產基地裡,自動化生產線上機器設備輪番上陣,一台台電視機快速完成從組裝生產到打包出貨。帶著“惠州智造”印記,它們漂洋過海,最終銷往世界各地。去年,其電視產銷量接近2400萬台,其中近六成銷往國外市場。

    作為惠州土生土長的國際化千億巨企,TCL如今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銷售機構,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全球佈局,是惠州對外開放的集中體現。

    “位於珠三角的惠州,是對外開放最早的地區之一,惠州的產業環境和區位優勢,為TCL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和機會。”全國工商聯副主席、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說。

    改革開放40年來,惠州已深度融入全球化大潮,企業積極參與全球化競爭,努力搶佔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環節。目前,惠州已與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關係。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惠州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2012年開始,惠州先後在巴西、俄羅斯、南非、澳大利亞、印度、墨西哥共舉辦6場“惠貨全球行”活動,幫助企業“走出去”,參展企業超300家,累計達成貿易合同金額超30億美元。今年“惠貨全球行”第7站計畫在印尼舉辦。

    “惠州政府提供了很多平臺,我們每年參加惠貨全國行、惠貨全球行等展會活動,積極拓展海內外市場。”惠州市華陽集團副總裁、華陽通用董事長曾仁武說。

    一直以來,惠州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並舉。

    在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全球IT巨頭、世界500強明星企業思科投資建設的潼湖科學城項目已動工。一座世界級數位化產業高地將崛起。

    思科進駐,是惠州“引進來”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惠州已吸引了3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惠州投資了60餘個項目,累計辦起90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如今,惠州正推動“六區聯動”,面向全球集聚創新資源。

    在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之下,借力建設“千萬級新幹線機場”+“3線9站”高鐵佈局+“億噸級海港”,惠州將形成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全面融入廣州、深圳、香港特大城市“30分鐘生活圈”、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都市圈”。

    特別是隨著國務院日前作出批復,中韓產業園“花落”惠州。中韓(惠州)產業園成為目前廣東省唯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中外共建產業園。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中韓(惠州)產業園三大機遇下,緊鄰廣深港3個國際化大都市的惠州,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合作承載區。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和投資研究室主任王海峰介紹,惠州有改革開放創新的傳統基因,粵港澳大灣區會全面激發惠州的發展潛力。惠州毗鄰深圳、香港,有非常好的發展條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讓惠州搭上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快車,把後發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

    ■延伸

    民生共用創造美好生活

    惠州政府公共服務滿意度全省第一

    近日,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公佈2017年廣東省地方服務型政府建設系列調研報告顯示,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政府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中,惠州以79.1分高居榜首。

    這是惠州2016年排名第2位之後再次回到第1位。在此之前的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惠州政府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連續4年排名全省第一,此次也是惠州自2012年以來第5次榮登榜首。

    這背後是惠州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突出全民共建共用,著力抓創建、辦實事,民生社會事業持續進步。去年,惠州全市公共財政民生支出397.7億元,增長10.8%,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的71.8%。

    2012年4月,惠州被確定為全省首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試點市。那時開始,惠州在全省“首吃螃蟹”,大刀闊斧地推進這項改革,獲評“全國首批民生改善典範市”。

    惠州市財政局的資料顯示,試點3年間,全市財政投入基本公共服務資金累計超過340億元,在10個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實施了義務教育免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健康檔案等542個基本公共服務專案。

    惠州還積極打造“民生財政”,堅持將市級新增財力的75%、縣級新增財力的60%以上投入民生,努力把更多的財政增量轉化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生活品質,推動經濟發展指數與居民幸福指數同步提升。“十二五”期間,惠州5年累計民生支出1088億元,年均增長27.7%。

    引人關注的是,惠州在全省率先實施“城鄉教育聯動發展計畫”和教師“縣管校用”的巡教制度,率先建立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在城鄉、區域間定期交流制度以及重大醫療設備共用機制,探索推行電子教育券、文化惠民卡等公共服務券。

    惠州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全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公眾滿意度指標考評中,惠州的公眾滿意度排名第一,是全省唯一一個達到優等的地級市。

    資料顯示,惠州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0年的2.121∶1縮至2016年的1.887∶1,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2017年,惠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萬元,增長10%。

    今年,惠州計畫投入19億元辦好十件民生實事17項具體專案,涉及醫療健康、教育提升、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民生領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將對全市常住人口實施免費健康體檢與健康管理,還將免費為該市戶籍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進一步提高健康水準。

    廣東省社科院教授丁力曾表示,惠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試點,不管是從改革理念上,還是從具體的措施上,形成了一系列可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的“惠州經驗”。(南方日報)

來源:      時間:2018-02-28
   
    友情連結
 
台湾竞争力论坛
《中国城市》杂志社
世界航空小姐协会
 
關於我們 | 服務宗旨 | 服務內容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 粵ICP備10240531號-3 郵箱:china_city9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