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儒家思想在中國的悠久歷史中曾一直占主導地位。
在這歷史長河中,這個文明古國幾起幾落。以主要朝代計,自周代起便經歷了十三朝。然而據考古材料和古籍記載,周代之前還有商代和史前的夏代及五帝時代。從跨進文明門檻至今,中國的文明演進已歷時約五千年。
在現代漢語中,“文明”與“文化”這兩個詞常常被互換,近乎被公認為共通詞。我們這裡採用了稍為狹義的解釋,將文明放在文化之上。在時間上,還未跨進文明門檻的史前文化稱為“文化”,之後,便稱為“文明”。另外,文明亦被作為一個泛稱,如相對于中國文明、中華文明,在中國範圍內的地方文明便被稱為“地方文化”;甚至城市文明或一個時期的城市文明,相對于中國文明和中華文明,亦可稱為“文化”。
中國文明的基本,即其價值觀體系,乃儒家思想。它所揭示的人與天(地及自然)、人與人和國與國的關係,支撐了一個大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的進步、繁榮、統一和秩序穩定。它是中國歷代政治、經濟和社會體制演變的背後原則,規範了中國各行各業的活動和發展,也成為統治者和百姓的行為準則。
城市是文明的載體,因為它是行政、教化、非農經濟活動等的支點,也是為農村和農業服務的仲介地。歷史上城市的演變因而自然地體現了文明的演變。
由於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及其他文明的不同,中國城市也自然地與西方城市出現不同的特徵。我們不能說中國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其他文明不是真文明;同樣地,中國城市只是全世界城市中的一個類別,它有它的特點,因為它體現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的中國文明。
正因為中國文明建基於農業和農村,致使中國城市沒有引起很大的關注。然而,從文明的主要載體——城市來理解和研究中國文明,應是必經之路。事實上,從農村看中國文明或儒學的演變,是看不出多少東西的;但在城市裡,文明的演變因為高度集中,而更易被理解和體現出來。
從城市看歷史、看文明的演變的思路和方法便理應受到高度重視。
本文為薛鳳旋教授《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一書的序言,略有刪節,歡迎廣大讀者訂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