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了一篇消息,讓鄭州再次揚名世界: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22日在港發佈“2017全球國家(城市)分類優勢排行榜”,其中,香港於“2017中國‘一帶一路’最具開發潛力城市排行榜”中位居首位,鄭州及烏魯木齊分別排在第二及第三位。
該機構會長桂強芳說:入選地區均為“一帶一路”沿線的戰略節點城市,在經濟、社會及文化等領域具廣闊發展空間及成長潛力,且受投資者關注度高。
據介紹,排名前十位的其他城市依次分別為泉州、蘭州、昆明、信陽、北海、湛江及西寧等。
桂強芳表示,本次排行榜依據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自主創立的GN評價指標體系,對全球國家及地區在綜合競爭力、成長競爭力、單項及專項競爭力等類別進行評分。他說,該機構期望借助香港良好的舞臺,打造具中國特色的排行榜,提升中國城市及地區的競爭力之餘,擴大中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1998年在香港註冊成立,是中國較早涉足城市競爭力研究領域的學術機構,2002年推出第一份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
向世界推薦下我們的大鄭州
米字形高鐵(鄭州)
十三五期間,鄭州市將正式建成“米字形”高鐵框架,與國家快速鐵路網有機銜接,形成以鄭州為中心連南貫北、承東啟西的“四面八方”軸帶發展格局。米字形高鐵建成後,河南南陽、周口、平頂山也將結束沒有高鐵的歷史。
中歐班列(鄭州)
鄭州國際陸港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歐班列(鄭州)出境平均滿載率112.1%,進境平均滿載率107.1%,承運的商品包括汽車整車、飛機材料及零部件、資訊技術產品、醫療器械、高檔食品、化妝品等1300多種。
目前,亞太國家和地區通過海公鐵、空公鐵聯運和過境中轉搭乘中歐班列(鄭州)到鄭州的貨物約占20%,同時,班列運營成本有所下降。鄭州國際陸港公司負責人說:“多式聯運體系帶給普通大眾的利好就是門類越來越多、送貨速度越來越快、價格越來越便宜的商品。”
“空中絲綢之路(鄭州)
目前,在鄭州機場運營的貨運航空公司21家,開通全貨機航線34條(國際和地區29條、國內5條),在2016年鄭州機場開通全貨機航線中,飛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航班占50%以上。
在全球前20位貨運樞紐機場中,已開通15個航點。目前在鄭運營客運航空公司41家,開通客運航線187條,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國及東亞、東南亞主要城市以及連接溫哥華和迪拜的航線網路。成為中部地區融入“一帶一路”的開放門戶。
智慧型終端:“鄭州製造”的世界級名片
2016年,鄭州富士康智慧手機產量達到1.26億部,在其帶動下,鄭州智慧型終端產業增速連年居全市各行業之首,貢獻了全市電子資訊產業90%以上的產值。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鄭州電子資訊產業銷售產值達到3104.7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個突破3000億元的主導產業。
文化(鄭州)
3600年前,商王朝在鄭州建邦,版土從北方陰山到長江以南,從西部隴山到東部海濱。彼時,這裏不僅是華夏文明的中心,也創造著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中國”一詞,也最早出自這裏的文獻中。
時光荏苒,鬥轉星移。
承載著古文明的浩浩氣度,閃爍著青銅器的玉振金聲,商都繁華的執念與夢想穿越古今,在鄭州人的心中從未湮滅。那面崛起與振興的大旗,一直在這座城市的上空獵獵飄蕩。
上個世紀80年代,鄭州打出現代商貿城的靚麗名片,那場聞名全國的商戰,映出了鄭州商業的繁華,也映出了改革開放之時商業從野蠻生長到換擋升級的焦灼與渴望。
今天,我們生存並熱愛的這座古老商都,再次明確了自己疾速前行的方向:以國際商都建設為統攬,以航空港實驗區建設為引領,以“三大一中”為路徑,以開放創新為動力,新型城鎮化、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協調推進,加快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
走入少林寺山門,我們可看到一塊“三教合一碑”。 碑上巧妙地繪著“三人一體”圖。正面是釋迦牟尼,左側頭戴方巾者為孔子,右側頭後挽髮髻者則是老子,構成佛、儒、道三教及“九流”的“混元三教九流圖”。碑文裏最後兩行如此寫道:“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圓融,一以貫之。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
萬法歸宗。從來沒有一個地方,像中嶽嵩山這樣,可以把儒釋道三教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周公測影
如果你來到觀星台,沿著700多年前建造、至今已經坑窪不平的青石臺階拾階而上,你會感覺仿佛真實走在了歷史煙雲中。在觀星台高臺上俯望,堪稱壯觀的量天尺筆直延伸,陽光會在不同的時段,將表的影子灑在不同的位置。量天尺上有著清晰的刻度:春分、夏至、寒露、小雪……二十四節氣清晰如昨。
觀星台
如果作為一個純粹的旅遊者,來觀星台你會發現,相比名動中外熙熙攘攘的千年古刹少林寺,這裏相對冷清。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今天看來略顯冷清的地方,3000多年前卻是整個華夏民族的中心,被稱之為“天地之中”。
我們的遠祖和夏商周三代,在“天地之中”方圓幾百里,書寫了中華民族最早的輝煌歷史。
3000多年前,滅商之周欲“定天保,依天室”,在“王者必居土中”的理念下,周成王派周公姬旦“求地之中,以建王而阜安萬民”,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天文測量。周公在全國設了5處觀測點,築土圭,立木表,測量日影。當時人們認為天圓地方,地球南北長六萬里,與八尺長的日影對照,認定“影長一寸,地差千里”。周公測量時發現登封陽城(今告成)夏至時表影長一尺五寸,恰在地球南北的中心點上,於是認定這裏為天地、宇宙的中心。
“天地之中”就這樣蓬勃而出,對華夏後世,產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