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长陈训华参加贵州代表团集中访谈活动
中国网3月19日讯(记者 段冰)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3月5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贵州省安顺市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平安建设,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贵州省“平安市”等荣誉称号。针对安顺市平安建设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采访了贵州省安顺市长陈训华,他从六个方面着手谈平安安顺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长陈训华参加贵州代表团集中访谈活动
陈训华指出首先要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始终坚持将平安建设与经济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以社会大局稳定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安全感率达97.24%,满意率达98.09%。
其次,实施“平安细胞工程”,推动社会大平安。2016年以来,每年召开两次全市“平安细胞工程”建设现场会,集中打造了一批“平安细胞工程”示范点,涌现出西秀区东关办家运天城平安智慧小区、南街派出所塔山警务室阳光家园、开发区星光社区服务中心、平坝区夏云镇虹湖社区、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等平安家庭、平安村居、平安校园、平安小区等典型经验,用平安细胞工程小载体带动起全市大平安。
贵州省安顺市长陈训华在开发区分局视察工作
第三,构建立体大防控,筑起社会防火墙。启动“1+4”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市级巡处封控指挥调度、县(区)街面武装巡逻防控、乡镇(街道)治安巡逻防范、社区(村寨)联防守护的四级治安防控工作体系,切实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质效。全市95%以上的村(居)均建立了治保会、巡防队,形成联防防治的人防网,有效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健全技防管控网,稳步推进“天网”工程四期建设,全面推广“钓鱼报警器”、超B级防盗锁等小技防工程,切实提高了对社会面的管控能力。
第四,健全矛盾化解机制,打造矛盾减压阀。在全市广泛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医患纠纷、景区旅游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9个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在县乡普遍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代理诉讼等,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超市”服务。西秀区、平坝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坐班,确保每天区级领导接访时均有一名律师提供法律支撑。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司法局联合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诉调对接“司法确认”,不断完善各类调解组织与司法确认的无缝对接机制,及时引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减轻诉讼成本,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
第五,推进“六项工程”建设,破解服务管理难题。深入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六项工程”:“育新工程”,全市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建成专门学校2所,接收学生800余名;“雨露工程”,全市投入8亿余元,新建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食堂100余万平方米,山村幼儿园260余所,并在全市88个乡镇、1007个村(居)建立留守儿童救助保护中心;“阳光工程”,采取集中收置和分散安置的形式安置吸毒人员;“回归工程”,全市共组织接回出监出所刑释解戒必接对象1299名,接回率达95%;“安宁工程”、“红丝带工程”,目前全市已排查登记精神障碍患者9006名,增设精神病专科门诊总数达8家,全部落实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兑现以奖代补资金2160余万元。
贵州省安顺市长视察平安交通建设工作
第六,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平安建设落细落小。按照区域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一体化、统筹信息化的要求,全市共建立388个网格室,明确了网格室“了解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组织群防群治、维护治安秩序、开展群众工作、辖区环境监督治理”等基本职能职责。城市社区均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工作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功能不断完善,服务管理资源有效整合,服务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站在新起点上,平安中国建设将继续推进和深化。近年来,许多地方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全力减少和消除盲区,较好地实现了“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这也正是我国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全民共建共享新格局的重大意义所在。安顺市平安建设工作只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各地在平安建设中亮点频出,我们要把这些“点”上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推广,形成“面”上的做法,真正使社会治理创新由点到面,全面推进,整体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