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潼湖生态智慧区党工委、管委会揭牌仪式,这是惠州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件大事。”昨日,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潼湖湿地一片沸腾。
潼湖生态智慧区,这片约128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开启新的发展征程。
从2014年8月潼湖生态智慧区规划建设指挥部成立,到2017年2月被省政府赋予建设“广东硅谷”的目标任务,到潼湖生态智慧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从一片片农田、荒地,到创新研发高端园区……
不到四年,潼湖生态智慧区几乎从“零基础”起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逆袭”,现已签约引进引领性重点项目、高端科研院所、总部研发项目等30多个,总投资逾3000亿元,“惠州智核”、惠州“生命工程”潼湖生态智慧区已成创新创业热土。
智慧区的“美丽蝶变”展示了重大平台建设的“惠州速度”。放眼未来,一座生态与智慧并重的“广东硅谷”和国家湿地公园正在这里“合体”。
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奋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而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建设正是这一行动的具体生动实践。
起步
从“智慧城”到“生态智慧区”,生态与智慧更加凸显
在惠州建设 “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路径图上,环大亚湾新区和潼湖生态智慧区是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构建的两大重大战略发展平台,也被视为惠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新增长极。
而就在几年前,环潼湖区域还是“一张白纸”,基本未开发,没有大的企业和项目。
在此背景下,继环大亚湾新区后再谋划一个重大平台,打造 “双引擎”驱动,成为惠州主政者下的“一盘大棋”。
早在2013年6月,惠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务虚会上首次透露,计划在仲恺高新区潼湖镇建智慧城。约1个月后,“潼湖智慧城”被写入具有决定意义的《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决定》,有媒体评价称 “对于潼湖智慧城的框架描述,虽是惊鸿一瞥,但隐约已经可以闻得惊雷之声”。随后,关于潼湖智慧城的专题调研与座谈会密集展开。
同年,“潼湖智慧城”的提法一度更名为“潼湖智慧生态发展区”。此后,再次改名为“潼湖生态智慧区”。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名称凸显了地区生态资源特色,切合当前发展趋势。其中,生态包含了城市、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现了高端、智慧、文明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当时,摆在潼湖生态智慧区面前有三大疑问亟需解答。第一,提出打造“智慧城”的概念,国内多个城市此前已先行一步,惠州如何后发制人,化时间的劣势为优势?第二,潼湖生态智慧区规划范围内,中部为湿地保护区,基本农田主要环湿地分布,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基本农田外围。属于允许建设区的用地不多,且分布较为零散,不利于成片开发。那么,用地困境如何化解?第三,潼湖湿地被惠州人视为绝版湿地、城市之肾,开发建设与湿地保护应当如何兼顾?
2014年8月29日,潼湖生态智慧区规划建设指挥部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惠州市多年来着力打造的两大战略平台全面启动。2015年12月,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把潼湖生态智慧区确定为珠江口东岸科技创新走廊五大区域创新平台之一。2016年5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潼湖生态智慧区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平台。2016年12月,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将其打造成为“广东硅谷”……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发展按下加速键、驶入快车道。
加速
30多个创新项目落户,协议投资总额3000余亿元
作为惠州乃至珠三角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潼湖生态智慧区被广东寄予厚望。
2017年2月,经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正式印发《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国家绿色生态城市示范区、广东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大珠三角融合发展先行区,打造“广东硅谷”。
好山好水孕育新动能。凭借生态、区位、交通等优势,自2016年来,惠州“绿色引擎”——— 潼湖生态智慧区已吸引来自美国、比利时、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内外共30多个创新项目“扎堆”落户,协议投资总额3000余亿元,包括全球IT巨头思科、世界级研发机构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总投资不低于300亿元的碧桂园创新小镇、龙旗电子、展讯通信等。随着多个项目陆续动工,一座生态与智慧并重的创新之城即将在这里加速崛起。
与此同时,创新与总部经济区首期道路、智慧大道、思科潼湖科学城、碧桂园创新小镇、万城智慧潼湖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顺利动工,初步形成了创新要素高端集聚、高度集聚、高速聚集的发展态势,智慧区“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2017年5月,省林业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与惠州市政府签约共建潼湖国家湿地公园,将打造成5A级景区。2017年12月,经不懈努力,国家林业局正式发布通知,潼湖湿地公园成功入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
2017年6月,省科技厅与惠州市政府签约共建“广东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示范区”,潼湖生态智慧区作为核心区。
在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惠州市政府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签约共建 “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这个规划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项目,将引进一批高水准大学科研院所。
此外,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哈工大国际教育科研基地,总投资约50亿元,将通过建设国际教育学院、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科技园、智慧社区等,打造融合国际教育、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智慧社区“三位一体”的产科教综合体。国际教育学院计划2019年开始首批4个专业的招生,最终形成国际机器人学院、国际大数据学院、国际人工智能学院、国际生命科学学院、国际航天学院等10个国际学院,学生规模将超过10000人。
今年2月,惠州市政府与位列全球最佳大学前50名的香港城市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香港城市大学拟占地面积约千亩的惠州校园项目落户潼湖生态智慧区。主要依托香港城市大学在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工商管理等领域的科研综合实力与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力争引进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工商管理等领域的科研资源,加快我市科研发展、提升我市科研成果转化水平,为惠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腾飞
2018年是智慧区“全面开工建设年”,湿地公园一期7月动工,哈工大项目年内动工
在一座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镇,现代化高楼大厦点缀其间,快捷的交通四通八达,优质的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一应俱全,高端人才在 “双创”新社区专心搞研发,游客在湖畔领略花海美景,扎堆落户的国内外创新项目茁壮成长……如今,这一美好蓝图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渐行渐近。
随着潼湖生态智慧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挂牌,智慧区2018年的发展路径也愈发清晰。
“2018年是智慧区‘全面开工建设年’”,仲恺高新区委书记、潼湖生态智慧区党工委书记杨鹏飞在昨日的揭牌仪式上掷地有声。据了解,2018年智慧区将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区创新与总部经济区首期道路将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通车;智慧大道北段、惠桥快线一期道路完成15公里建设任务;湿地公园一期7月动工建设,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指日可待;红岗新河整治工程12月动工建设。
项目落地建设方面,将重点围绕思科潼湖科学城、碧桂园创新小镇、万城智慧、信通院华南基地等项目,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加强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督促企业加快基础建设,加速产业的引进。根据智慧区2018年项目建设时间表,哈工大项目将在6月前完成项目一期征地工作,年底前开始动工建设;香港城大项目有望9月前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年底启动规划建设工作;大学创新园项目将争取在6月前启动规划建设,年内引进3~5家高校研究院。
2016年4月,国家商务部明确在惠州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2017年12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韩(惠州)产业园。这是落实中韩自贸协定在中国设立的三个中韩产业园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产业园。
昨日,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揭牌,办公室设在潼湖生态智慧区管委会。潼湖生态智慧区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其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将进入更加关键的发展阶段,为惠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率先探路。2018年不仅是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全面开工建设年”,也是中韩(惠州)产业园的 “全面开工建设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发展工作,强调要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高效率加快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全国对外开放的“一地两区”。目前,由我市起草的《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已报送至省商务厅,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支持中韩(惠州)产业园的政策措施和2018年重点任务清单。(惠州日报)